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各行各业都讲究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不仅能提高产量质量,而且能反季节种植,使人们四季都能吃到不同的瓜果蔬菜。养蜂作为农业养殖的一种,也有了多种养蜂技术,大大提高了蜂产品产量,让养蜂人收益增加。蜜蜂也是根据四季变化和气候特点繁殖活动的,新的养蜂技术能使蜜蜂超季节繁殖。养蜂就是要把蜂群养好,繁殖快才能多产蜜,加快蜂群繁殖就是养蜂的核心任务。那么养蜂,能不能反季节操作,让蜜蜂能够四季繁殖,增加收益?
低温使蜜蜂难以出巢活动,蜂巢温度过低也无法抚子,充足的蜜粉和正常蜂巢温度是繁蜂的关键。只要蜂数足够能维持正常蜂巢温度,在人工的帮助和饲喂下有蜜粉吃,零下几度的低温蜂群也能够抚子。但真正的养蜂人绝不会在不顾季节变化任意繁蜂,无论养蜂技术再新进,都要顺应蜜蜂的习性和季节变化来。
养蜂要为蜜源花期繁蜂,盲目繁蜂是得不偿失的。
养蜂是为了产蜜,有蜜源花蜂才能产蜜。蜂多没有蜜源花,有蜜源花没有蜂都是无用的。每个地方的蜜源花都是有限的,养蜂就要为那几个大蜜源花做准备。养蜂人要有计划的繁蜂,在花开时蜂群繁盛就能多产蜂蜜。
如果不考虑季节和花期盲目繁蜂,靠饲喂和包装保暖等方法反季节繁蜂,投入的成本和精力大,所承担的风险也很大。技术不过关,气候过于恶劣,弱小蜂群繁蜂会失败,强盛蜂群也可能越繁越少。如果长期没有蜜源花开,靠饲喂繁殖起来的蜂群体质弱,寿命短也容易得病。工蜂的寿命只有两个月左右,两个月后没有蜜莲花采集这些蜂还是要老死。就算繁蜂成功了,蜂多了没有蜜源花采集,还要靠饲喂维持生存,没有创造收益,也增加了饲喂投入,对人对蜂都没有好处。
所以就算繁蜂技术优良,也要顺应季节变化繁蜂,根据蜜源花期繁蜂。为第一个大蜜源花期进行春繁,为越冬做准备的秋繁,因为要更新越冬蜂,繁蜂期延长也只两个月左右。其他时候就根据花期,提前一个月繁蜂就足够了,在不适宜繁蜂的盛夏和越冬期,就要坚决停止繁蜂。
恶劣的气候蜂群抚子代价大,让蜂王坚持产卵,也难以增加蜂数。
蜜蜂在气温低于10℃就会逐渐停止活动,停止产卵,在高于35℃时也会停止产卵,减少活动。虽然人可以帮助蜂群维持蜂巢温度,通过饲喂促进产卵繁殖,但在气温过高过低的异常气候下,繁殖是难以成功的。
低温下对蜂箱包装保暖只是减少温度散发,提高蜂巢温度的作用有限,维持蜂巢温度还得靠工蜂体能。但工蜂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温太低是难以保证子脾健康发育的。在炎热高温时,工蜂用扇风和采水的方法降低蜂巢温度所付出的代价更大,抚子更困难,风险更大。在不利的气候状况下,蜂王不会多产卵,高强度的劳动会使工蜂过早死去。蜂群死得多生得少,这样蜂王虽然坚持产卵,蜂数难以增加,还会抚育出不健康的幼蜂,反而加速蜂群的衰亡。
如果给蜂箱安上孵化器,是不是能让蜂群四季繁殖?
有些人蜂群太弱小了,急于让蜂群强盛,不能繁殖的季节也想让蜂群繁殖。有的人就想,既然蜂巢温度难以维持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给蜂巢安上孵化器是不是就能顺利繁蜂了?
孵化器可以在任何时候顺利的孵蛋,给蜂群制造一个维持正常蜂巢温度的孵化器肯定也能让蜂群四季繁蜂。但现代养蜂技术如此发达,还真没有哪个国家发明的孵化器。这其实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可行性的问题。
首先就是成本问题,随便一个孵化器可能就得上千元。强盛蜂群不需要孵化器,弱小的蜂群花上千元的代价安孵化器赚不回成本。在山野蜂箱散放的情况下,电路设置也是一个大问题。就算有蜂群孵化器,可能也没有人愿意买。
有了孵化器,也难以有预想的效果。蜂巢里有蜜蜂和子脾,蜂巢的温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子脾要维持33~35℃,而蜜蜂喜欢15~30℃的温度,没有子脾的地方只需要维持20摄氏度就可以。子脾温度低一两度就影响发育,如果让工蜂长时间在34~35℃的情况下,身体机能亢奋就会加速衰老。而子脾时刻需要工蜂的饲喂照顾,子脾和蜜蜂不能分开,孵化器无论设置哪个温度都有不利。
蜂箱在半密闭的情况下,强群的热能很高,在30℃以上就会蜂巢温度过高,他弱群在30℃可能还会需要加温。不同蜂群需要的调控温度相差很大,再加上气候的各种变化,孵化器是难以设置合适的温度,难以帮助蜂群顺利繁殖的。所以养蜂技术不断进步,蜂群孵化器还是没有人发明制造。
现在养蜂技术不断进步,有各种管理蜂群和繁蜂的技术。无论是哪种操作方法都要遵从蜜蜂的习性,顺应气候变化。任何一个违背蜜蜂行线的操作都是有风险的,需要有强盛的蜂群才能使用。越是弱小的蜂群越不能激进,养蜂繁蜂越要遵循蜜蜂的发展规律。不要想着用先进的养蜂技术,反季节操作挽救弱小蜂群,增加投入,浪费精力,还会害了蜂群。